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1在寒假的8月14日至18日的5天里,在妈妈的帮助下,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新闻等等手段调查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首先,我通过网络、新闻查找相关信息了解到,20xx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达到630万,又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也不是很好。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了20xx年年中薪酬报告,通过对5866家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企业给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较20xx年有近10%的增长,达到2694元,与XX年基本持平,而毕业生期望工资为2935元,较企业实际给薪高出9%左右。根据不同学历的统计,20xx年大专生平均起薪工资为1607元,本科生为2321元,硕士生为3254元,博士生为4681元,较20xx年分别上涨9.47%、14%、10.45%和8.23%,本科毕业生今年的涨薪幅度较大。
据初步统计,20xx年我省高校毕业生预计有53万人,同比减少0.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3.6万人,比今年增加0.3万人;本科毕业生23.2万人,比今年增加2.6万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比今年减少3.1万人。这是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数首次出现负增长,虽然降幅较小,但已经出现了拐点,总量尽管依然较大,但是压力出现趋缓势头。
报纸信息时报关于大学生就业一栏写到,XX年40万人,20xx年50万人,20xx年60万人,这是近三年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数据,20xx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入粤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再次有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如果我不在招聘会上,那么我就一定在去招聘会的路上”,这是当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忙碌状态。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在就业出路中指出,政府应该想办法来更多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大学生就业,给他们搭建平台,比如说农村,还是很需要大学生村官的,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九年义务教育当中,需要大量的大学生去充实基层的教师队伍,我们在城市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我还是强调,大学生还是要放下架子,转变就业观念。在安置大学生就业方面,珠三角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吸纳作用。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积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鼓励、引导大学生往远处看,看到自己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自身能力培养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岗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副院长霍海洪认为将实践教学与就业相结合是关键。广东商学院就业中心副主任、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陈静认为应届毕业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很重要。现在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到处面试,这样效果并不好。建议还是先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定位,加强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确定方向以后,再从这个行业里选择合适的企业。其实,学生应该在大学一开始就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做一个大致的规划,并且不断地改善。华南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胡庭胜指出20xx届大学生就业形势回暖,相对于20xx年来说是事实。经济逐步复苏,对人才需求量自然增加,反映到各高校明显的变化是用人需求量显著增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几场大型招聘会来看,企业用人需求量增大。其中,与企业相关的金融、it等服务行业用人需求回暖最明显。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尽管经济回暖促使20xx年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缓和,要看到一个现实是,广东生源不愿意离开广东就业,而广东地区依然保持着全国大城市中就业需求量最大的前三甲。在广东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加上上年未就业大学生,省外来广州就业大学生这个人数今年也在增加情况下,与岗位数量增加相比,岗位数量增幅并无显著优势。所以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可以肯定的是,从今年及往后几年,广东的就业形势还不会出现缓和局面,依然保持着高位紧张状态。究其原因,仍然是三个老大难:人才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方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向不平衡矛盾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差距依然没有缓解。
不过,现在的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在珠江台的630新闻报道里,有一部分的80后大学毕业生在车衣工厂里做衣工,从最基层的做起,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有很好的规划。他们打算从最基层的做起,更好地了解工厂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和工厂里众多员工打好关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竞争管理经理的职位。厂长也表示,这些有一定的文化的人,且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以及做过工厂最基层的工作,是有能力把工厂管理的很好,工厂乐意将这些人升职做经理。
我妈妈的社会经验丰富,根据她的建议,在妈妈的陪同下,我们去了南方人才市场实地观察。南方人市场里有很多人去应征,不少人都是面试了好几间公司。一些工作多年的人,他们技术娴熟并且经验丰富,很多公司很乐意聘请他们,给予的福利也很好,他们找工作难是因为给予的工资不够高,不愿做。而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找工作也难,是因为嫌工资低,并且社会阅历不足。
还有,从我参加的小学聚会里知道,我的小学同学里有很多人都已经出来工作几年了,他们不像大学生的要求那么高,就安安分分的打一份工,都从最基层的开始做,锻炼口才,广交朋友,丰富阅历,慢慢地爬上高的职位,有的人的工资比大学生的还要高呢!
总而言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旧存在,只要在校大学生在假期通过兼职或实习,积攒工作经验,为往后的工作打基础,这些人往往比没有打工经历的人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并且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确,不好高骛远,不歧视某些职业,能从基层做起,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不会那么严峻。
大学生就业社会调查报告2一、报告说明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金融专业就业情况。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 ……此处隐藏30282个字……年增加了44.6%;20xx年毕业生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xx年毕业生达到了338万人;而20xx年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五百多万人;20xx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一. 大学生就业率
(1)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就业率有所差别。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94%,毕业时就业率为88%,半年后就业率比毕业初始就业率高6个百分点。非研究型本科大学(非211普通高校)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毕业时就业率为59%,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实现的。高职/专科院校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为84%,毕业时的就业率为43%,近一半的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后才找到工作。
从学校的专业类型来看,外语、外贸类的高校就业率较高。比如,在被调查的2113所院校中,就业能力指数排名最高10所院校分别为:外交学院、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广东外语外贸易大学、深圳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杉达学院、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
(2)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前10名为:机械电子工程(100%)、医学检验(99.1%)、医学影像学(99%)、注册会计师(98.4%)、物流工程(98.3%)、勘查技术与工程(98.2%)、建筑学(97.9%)、车辆工程(97.7%)、信息安全(97.2%)、过程装备控制工程(96.8%)。从中可见,这些专业的就业率,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也有96.8%。在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性很强,其他专业毕业生不易进入,这些专业所就业的领域是中国增长较快的行业或职业,如医学仪器、建筑业、运输业、注册会计师等。这表明,对专业训练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就业率处于最高行列。另外,在就业率最高的10
个本科专业中,月薪在2500 元以上的有8 个,2500 元以下的只有两个。总体而言,就业率最高的本科专业,薪资也较高。
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前10 名为:音乐表演(72.1%)、运动训练(73.9%)、中医学(77%)美术学(79.5%)、音乐学(83.9%)、生物技术(84.2%)、体育教育(84.3%)、生物工程(84.3%)、农学(84.6%)、应用心理学(85%)。就业率最低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专业,一个大类是艺术类专业,包括美术、音乐和音乐表演专业;另一个大类是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学和农学专业。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都在85%以下(含85%);绝大多数月薪都在20xx 元以下,只有三个专业刚刚超过20xx 元,大大低于本科应届的2483 元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薪情”也不乐观。
(3)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供应量和就业量。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后失业人数在万人以上,另外,这10个热门专业的半年后就业率分别为9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1%(英语)、95%(会计学)、91%(国际经济与贸易)、91%(工商管理)、86%(法学)、92%(电子信息工程)、96%(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89%(汉语言文字)、9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另外,由于上述这10个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庞大,虽然失业率并非最高,但实际的失业人数很大,这10个专业中有九个列位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仅有“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这个专业之外。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十个最热门专业占了本科半年后失业总人群的32.9%,对各高校、地区和全国的失业总体水平影响最大。对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宏观控制,消除供给结构性失业,才能有效降低失业总水平。
调查显示的最冷门的10个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少的专业)分别为水产养殖学、医学影像学、编辑出版学、审计学、勘查技术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物制剂、运动训练、医学检验和德语,这10个专业的就业需求量都超过毕业生的供给量。冷门本科专业的就业量少,供应量也少,因而就业率相对较高,其中的10个最冷门的专业名列就业率最高的专业。
二. 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水平
(1)薪资水平与预期。毕业生就业前的薪资期待值底线都低于毕业半年后的实际薪资。这可能是由于毕业生们普遍感受到就业压力而不敢对薪资有过高期待。本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806元,相差幅度为32.4%;高职/专科的月薪期待值底线比毕业半年后的实际月薪少了419元,相差幅度为24.2%。这说明,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薪资的期待底线值与实际薪资有一定差距。
本科毕业生的月薪水平明显高于高职/专科毕业生。另外,在本科高校毕业生中,不同类型学校的毕业生薪资水平也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949
元,而普通本科高校(非“211”高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为2282元,研究型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高出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34.1%。
(2) 薪资的地域差异和企业类型差异大学毕业生薪资水平的地域差异。行政等级越高的城市,毕业生的月薪越高。在直辖市就业的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几乎高出地级城市毕业生的三分之一,收入分配的地区差异在毕业生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毕业生月薪远高于其它类型企业,月薪水平排在第二位的是国有企业。反映出了在不同类型用人单位的毕业生的月薪差异。
三. 总结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的就业率较低,但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就业率明显提高。这意味着,应届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不应该只针对在校的将要毕业的大学生,高校、政府相关部门和就业促进机构帮助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应该延续至大学生离开校院之后,这样的话,大学生的就业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其次的一个发现是,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失业人数有所不同,以及各类专业毕业生从事不符合本专业的工作的比例和数量也有所不同,这说明,目前我国高校各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与市场人才实际需求有所差距,如果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的确定更多考虑市场需要,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失业人数和非本专业就业的可能性,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个发现是,目前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其薪资水平预期已降到相当低的水平,低于他们实际获得的平均工资水平。这说明,大学生期待过高工资而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就业的说法不完全成立,目前这一因素已不是导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最后还有一个值得注意得现象,从事不同职业的毕业生薪资水平差距很大,金融服务业及相关行业和其它一些新兴技术行业的新就业者收入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同时又极为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行业的新就业者的收入则偏低。比如,在基础教育行业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行业的新就业者的薪资明显低于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而实际上这些行业的工资水平并不低,较资深的教师和医生可称得上是中高收入者,对新进入者采取低工资的策略,有可能会降低这类行业未来的人才素质。